Truth, Knowledge, or Just Bullshit
總覺得翻成中文就不夠力。
這本書花了比預期還要長的時間,一方面是最近時間很滿,另一方面則是在定義上花了很多時間。章節之後的題目有些答案感覺怪怪的,不過還算有趣。
有趣的地方在於,每段稍微認真的論述都需要再次閱讀:
logic:科學地研究論證前提與結論間證據關係的強度。在本書中,邏輯有時寬鬆地用來表示正確與合理思考的技藝。這兩種定義都認為邏輯是一種證據形式,而證據的定義是指出真理的指標。然而,在當代學院的邏輯領域中,邏輯與真理已經在基礎層次上脫勾。根據學院的觀點,邏輯告訴我們的,是若前提為真,我們可以對論證結論的真實性有怎樣的合理信心。邏輯無法告訴我們前提是否為真。因此,邏輯是一種真理保存理論,它告訴我們真理如何透過推論連結而獲得最佳保存,而不是告訴我們如何決定什麼為真。因此,學院人士不稱論證為真,因為他們相信論證不可能為真(或為偽)。以此來看,論證只有有效或無效、健全或不健全。
「健全」這兩個字深得我心。就好比沒有什麼是錯的或不可以的,他們只是不夠健全。不是不好,也不是必須禁止,只是不健全。所以我們可以慢慢改善,或是不斷地說「之後會使它更健全」來將這類的問題無限推遲。
在敘述妥瑞氏症的醫生那段有點不妥(讓人聯想到蜘蛛的聽覺在腳上那個證明),其他一切都還好。換言之就是用懷疑的角度去看每一件事情,還有讓事件各自獨立。所以作者的前提是醫生的疾病可以藉由自身掌控(在特殊情況下症狀消失),並非難以駕馭的疾病,但後段描述就巧妙的跑去婊記者的形容,顯然他自己對這類疾病也沒有非常瞭解。
最後一段是討論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,但我本身覺得故事就只是故事,貓說大家都瘋了所以愛麗絲也瘋了之類的話,要去探討若且唯若也太逼機,所以就此跳過。
(這本書現在變成我睡前讀物的固定班底之一)
每次看到問答題的「請敘述◎◎的發展結構」或是「XX的運作理論」都會有點看不懂,因為我不知道該以發現的先後順序,或是推演的思考角度,還是運作的前後導向去描述這件事情。然後才發現問題在於我沒有哲學的思考路線,有些事情想當然爾,就會覺得別人也會這麼認為,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背景,相同的字詞所引發的聯想完全不同。
真理是不證自明的。
這在實證科學上並不成立,因為無法證明就不能為真理。
真理並不存在,因為不能證明本身就是真理。
而我們最清楚的,就是我們一無所知這件事情。
(以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