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Website Translator Gadget

2012/06/25

120625

一上車就睡死,像做了一場夢一樣在台中醒來,
那個街角仍然似曾相識。

像是活在盒子裡,
從一個方框跳進另一個,
中間過程一片空白。

又想去海邊了,
我需要一些額外資訊,
用來填補生活之間的裂隙,
證明某些事情並非虛構。


2012/06/23

120623


端午節快樂。


[1]
上週就包完粽子也吃了,
所以今天吃了蚵嗲和壽司,沒有什麽原因,就壽星和三叔點菜。


[2]
三叔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心肌梗塞過世了,
牌位因為這樣那樣,放在我家。

我家是少數逢年過節都會照實過的家庭,
所以除了忌日之外,中秋、端午、普渡、過年等等之類的節日都會拜拜,
吃湯圓算基本款,包粽子是每年都有,
普渡專拜零食就算了,過年會做蘿蔔糕。

三叔在幾十年前到我家吃過一次壽司。

不是非常正統的那種,而是台式的毛毛蟲卷,
飯拌上白糖和白醋,平鋪在海苔上
(老爸指定有「菊」字的無調味海苔片),
擠上美乃滋,放上水煮紅蘿蔔、醃過的小黃瓜、蛋絲、肉鬆或魚鬆,
捲起來後切成寬約一公分的圓片,堆疊成塔(姊的樂趣)。

三叔吃了之後,說「好吃,真不錯。」

他過世之後,老爸記得這件事,拜拜都會準備壽司,
說也奇怪,之後每次拜拜,只要沒有壽司,一定擲無筊,我們也都習慣
拜拜=吃壽司的日子。
上個月忌日沒拜壽司,結果一直擲無筊,老爸只好說:
「好啦,端午節補上。」
才勉強允杯。

今天奉上兩大盤壽司,
一次就允杯了。
(是有沒有這麼喜歡阿哈哈阿。)


[3]
說到煮飯,有些事實在太過奇怪,
一般聊天也不會講到,
關於我五點就要回家煮飯這件事,
是從國小開始,先是把飯煮好(真的只有洗米加水放電鍋),
老爸回來弄幾個簡單的菜吃一吃。

後來慢慢的會做一些前置作業,揀菜洗菜切菜,
這時候常常被罵,因為老爸是處女座A型,
什麽東西擺哪步驟先後順序,環境整潔之類的,
但些事情就真的是年紀大了之後獲益良多。

平常順手清,也就沒有大掃除這件事,
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,就不用找東西。

我要加上洪蘭這句話:「只要不找東西,人生可以省下很多時間。」

所以每次看到不會做菜、不做家事的說法,
我會覺得那是因為會做的人,往往把這些事當成一種習慣,
特地說出來反而覺得奇怪。


[4]
來說說端午應該做的事。
包粽子其實沒有什麽難的,
討厭的點在於量太大,和前製作業繁瑣。

媽和姊都有富貴手,所以我會包辦:洗粽葉、挑栗子、撥紅蔥頭。
切紅蔥頭就交給老爸,因為所有和蔥字有關的東西都會讓我淚流滿面。
然後老媽炒蔥頭、米、主料之後,
大家就會聚在一起包粽子。

每年都會發生:
料太多、料太少、米太多、米太少、粽葉不夠、繩子不夠之類的事。
然後媽就會說要筆記,明年就會剛剛好,
但從來沒有一年是剛好的。

然後我忘了立雞蛋,還是看臉書才知道有這件事,
反正也從來沒立成過,因為我是急性子又沒耐心的人。
也吃了茄子和菜豆。

吃菜豆活老老,
「阿活那麼久是要幹麼?」老爸雖然這麼說,
但每年還是會記得買菜豆。

還有我非常喜歡的香茅澡,
但爸和姊都興趣缺缺。
「因為屬虎吧?我們又不會被蛇吃掉。」
這麼一說好像也是。

2012/06/18

再造競爭力論壇 - 演講筆記與心得


哈佛商業評論主辦,以下依照演講順序紀錄,筆記內容主要是一些我覺得有趣的部份。

周行一 教授
以台灣→全球→台灣的方式分別說明:現況、趨勢、未來。

1.台灣現況
    舉了一些資料,認為和歐債及日本比起來,台灣目前情況不算太差。
    (但失業率有統計上的差異,且職業婦女增加對社會成長不見得是好事,那表示未來的少子化,以及雙薪家庭的子女教養問題。)
    銀行放款偏向不動產,而非企業,資金流向沒有實質生產的物品。
    利率長期過低,無投資機會與活動。
    直接對外投資>外資對內投資。
    股市目前處於低估。(但和前面提到的現象矛盾。)
    智慧財產的法律在司法體系中仍未成熟,不利創新。
    與主要國無實質貿易協定,除了ECFA。
 
2.全球
    主要針對歐債,希臘表態不會退出歐元,之後會緩幅平穩,但短期(二十年內)無法回到往日水準(這邊舉了日本做例子)。

3.台灣未來
    改善依賴生產線效率,而非附加價值的營利現象。
    改善教育,因為教育品質不佳,而造成今日的現象。
    改善政治風險過高、法規繁瑣、體系過慢、人才不足、國際化不足、基礎建設不足(景點之間的規劃有待改善)等的問題。
    壓低台幣匯率對長期競爭無益。

結論
政黨必須以公共政策競爭,而非意識形態。」(這句說得太好了)
想辦法成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的人。
試著以價值而非價格去思考任何事情。



高希均 教授

台灣不夠開放(就現行政策而言)。
開放社會的五個好處:人才會來、資金處在安全透明的情況下(吸引外資)、科技發展、資訊流通、收入/花費合理(生活CP值高)。
Contact, Not Isolation.

領取補助:年齡不是標準,清寒才是。
企業中心:持續獲利、永續經營、典範精神。
競爭力:一國在世界市場上,能創造出每個人平均財富的能力。

資金→成長→創新→人才→品格
(資金來自成長,而成長來自創新,創新需要人才,人才必須有品格)
即可導向「企業的社會責任」。


黃達夫 院長

這部份我沒有筆記。
主題是競爭力,但講者的主題有點偏掉了,變成醫院的廣告。

我認為癌症治療非常非常非常,非常需要以個案角度去討論。
除了癌症之外沒有任何一種疾病是綜合了基因、環境、感染因子,甚至病人的運氣都會變成影響因素。統計資料是一種哀傷的綜合體,87%的良率下還是會有13%的人問著:「為什麽是我?」

你成功建立了一個體系,你需要做的是推廣到其他醫院。
醫院本來就是很難創造歡樂的地方,那不是個營利的地方。
只是個讓你選擇「好死或賴活」的地方。

遠高於各地的年存活率,無法代表任何事,如果你不能證明你做了什麽並且公開。一床難求沒有什麽好值得說的,你不是餐廳也不是商店,這只是證明了其他地方也一床難求,或者這只是間接拒絕情況過糟病人的一個官方說法。


因為時間因素,最後的討論就沒有紀錄,
會場或是講者都很不錯,可惜就是時間太短,
整體而言有觀點的人或是有主見的人,討論起來會比較有內容。

支支吾吾的官方代表就此跳過吧,以後也不需要。

要在台灣形容競爭力,大概可以用那句話一蔽之:
天助不如人助,人助不如自助。

2012/06/16

You Are Not Special 你並不特別

中文字幕版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fdhFFSlNnw
(感謝翻譯)



當聽到令人反感的話語時,需要用心聽,並且多加思考。
除了父母,很少人會願意告訴你事實真相,
而父母又常常會把小孩當成獨一無二的寶,

所以聽到真話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。

事實是「童年」不過是個近兩百年來才有的概念(<童年的消逝>),
而「快樂」是個空泛的表徵,
青少年因為額葉(主司統合、工作分配、情緒管理的腦區)尚未發育完全,
所以會有所謂的「叛逆期」,
我也曾經因為這樣吃了一點(好吧,應該不只一點)苦頭。

然而這無損於人生的時間線進展,
事情的多面性在於你看它的角度,
而非它發生的姿態。
時間像水一樣川流不息,沒有人可以停在任何一點,
除非死亡。

你可以選擇,
隨波逐流或是中流砥柱,
哪樣都好,重點是過你自己的人生,
不是為了父母,或其他任何人。
真實的面對它,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你做這件事。

2012/06/09

花束

一種容易讓人感傷的有機物質。

就算持續換水,剪去爛掉的莖部底端,
也無法停止逐漸凋謝的命運,

像個癌末病患那樣。

2012/06/06

最近的批板阿

大概是因為記者老是從那邊抄新聞,感覺最近人越來越多,
也就又印證了「樹多必有枯枝,人多必有白痴」。

也不能說現在的小孩怎樣,因為那樣就會顯老,
阿不是,我是說現在的孩子也有知書達禮,家教非常優良的,
只是一個統計上的比例問題。

功能板老是出現「請推薦」「請教我」「幫幫忙」「怎麼辦」
但這類問題明明"/"搜尋或"z"精華區都有,
但還是有人會回,雖然回文內容不比之前的文,
回完之後還是有問題跳針,只差沒手把手的教。

有陣子很喜歡玩脫出,推了「脫出」之後
就被丟了水球,
「那個 ×××到底怎麼解阿?」
點○○然後再△△就可以了。
「然後咧?」「然後咧?」「然後咧?」

什麼然後阿,這種脫出遊戲的有趣點就是要自己找阿,
大部分人會一直卡一兩個小點,這問一下也沒什麼,
但為什麼我要直接教你破阿?這樣就沒有玩遊戲的樂趣了阿。


聊天板就算了,本來就是個發廢文的地方,
但最近的廢文連個「文」字都稱不上,
我連說它無病呻吟都覺得汙辱了這句成語。

覺得不有趣就噓文,用箭頭自己人聊天,把推文當聊天室用。
「等下一起去☆☆吃飯阿,挨那個◇◇◇到底要不要去阿?」

三天兩頭一直看到也不是個辦法,
最近就少上板了。

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大F可以毫無顧忌的把飯友結束掉,
反正人跟人之間介於一種表象的和諧,
表象沒有什麼不好,而那些連表象都不懂得維持的人,
總是只知道「我討厭」「我不喜歡」「我很無聊」

WTF誰管你怎麼想阿,拜託開始學學社會化吧。
那不是要你像大人一樣虛偽的笑,
而是試著傾聽並尊重每一個人說的話。

說到這個臉書也開始崩解了,
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薄弱的,
社群系統只是讓人變得更不像個群居動物,
龜在自己的窩自說自話,

像我現在做的一樣。

2012/06/04

住在市區的狐狸

早上醒來就看到這個很有趣的新聞:

野生動物要在人類的環境下適應很容易,比方說一些市區的鳥類(麻雀、鴿子、白頭翁、斑鳩)或是郊區邊園地帶的熊。

(看來是不能借圖的,只好勞駕各位去網站上看了。)

前陣子很紅的掉落熊,可惜後來被車撞死了。

動物依循本能維生,當牠可以滿足食物和居住安全之後,你會發現牠們根本懶得親近人類。麻雀很難養,因為牠太膽小了容易被嚇死。但也是因為這種膽小的個性,使牠們能夠在離人類非常近的環境下生存。

假設一開始有很多種不同個性的麻雀,而一有風吹草動就先飛走的個體能夠生存,遲鈍或反應慢的則無法繁衍下一代(被抓走或找不到食物),這樣的條件下使得麻雀的後代越來越靈敏。

麻雀之所以沒有演化出親近人的型態,是因為牠就算不親近你,也可以活得很好。牠不需要和公主一起唱著歌,也不用飛到人的手上這些能力。

我覺得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動物只做有意義的事情,人類才會殺時間找娛樂或是幹些沒有意義的事。

而熊沒有演化出親近人類的效應,可能是在牠跑到到你家門口,舉手要打招呼之前就會先被擊殺。

動物也是有個性的,貓狗也有不親人或個性彆扭的。
假設一隻狗的親近指標在1-10,1代表完全討厭人類,會攻擊侵害牠領域的人類,討厭觸摸。10代表完全喜歡人類,和任何一個陌生人都可以玩得很好。我家目前養的那隻大概是3,牠對觸摸的喜好非常低,不會主動撒嬌,吃飯時完全不能靠近,一靠近就翻臉不認人。

這隻親近指表3的狗訓練之後或許可以達到4,把觸摸和食物連結,讓牠覺得摸頭=有東西吃,就會比較給摸,但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達到10的地步。

這麼說來10的狗我好像也養過,但後來掉了,因為牠跟誰都能玩,不會看家就算了,跑出去也不知道要回來。我個人覺得理想的狗大概在6-7之間,至少會認主人並且對其他動物友善。而有些玩賞犬的確需要10來確保他們的下一代能夠生存。

狗透過人類長時間馴養,發展出許多和人類相處的特質,比方說渴望觸摸,指向性(也就是牠會順著人臉朝向去看向某個地方,以及要食物的時後會站在你面前而不是背後),這些在其他動物身上極罕見的特性。

1950年代開始有馴化(domestication)的系統性研究(pdf檔),實驗採用的對象是銀狐。因為他們嘴巴太小,不能攻擊大型獵物,也無法負重(再次印證人類的祖先不會馴化沒用的動物,是說這些年來人類的演化方向越來越奇妙了...)。總之實驗用各種不同的方式,測試出狐狸的個性之後,讓其中最親近人的狐狸互相交配,再找出更親近的互相交配,幾個世代之後,他們發現不但可以培養出非常近似狗的個性的狐狸,連狐狸的毛色都漸漸轉變成引人注目的花樣(斑點、色塊出現)。

重點來了,實驗培養出的狐狸數量太多,所以會開放一般民眾認養,我猜想這可能是倫敦市區狐狸的主要來源。

不過問題往往會因為觀點的不同而改變答案,
苦等拍不到帝雉,哪知背後...

帝雉曰:「眾親可是在找?」

登山客或賞鳥者會互相告誡不要餵食動物,是因為你沒辦法餵食牠們一輩子,這會害牠們喪失野生的求生技巧。我想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人類有保護好牠們的生存環境,要不然這世界最終只會剩下高度馴化的動物。


2012/06/02

夏天吃冰

最近天氣超級熱,只想吃冰。

所以我昨天吃了一包六根的宇治金時,
還有一盒六個的北海道泡芙冰,
(小七兩盒折一百)
我的甜點不是裝在另一個胃,
而是一個異次元空間。

不過原因還是因為忘記先把冰箱除霜,
而結霜會導致冷卻效率不佳,
是說都這年頭還可以有會結霜的冰箱也蠻神勇的。

上次這樣吃是因為錯估小冰箱的冷凍櫃的大小,
所以只好一口氣嗑掉一公升裝的抹茶冰,
顯然人的特性就是犯相同的錯誤,並且樂此不疲。

宇治金時的名稱是來自「京都府宇治市產的綠茶」(即抹茶),
而今時則是指「紅豆」(後泛指用砂糖煮的甜紅豆)。

雖然包裝圖片上是一半煉乳一半抹茶冰,
但神奇的是每次煉乳都會衝到冰的前半段,
所以用一般冰棒吃法,
會先吃到超甜煉乳然後下面的抹茶會一直擦擦滴。


所以我都會拿個碗,把冰弄到碗裡用湯匙吃。

六根用碗公裝著的宇治金時,
(這是天堂)
趁融掉之前快快吃完了,所以沒有照片。

北海道則完全是個意外,
我想說他有殼融掉一些應該也還好吧,
結果昨天看書看著嘴饞拿了一個,很快的兩個三個四五六個都沒有了,
還好這一個六十卡,不然我又要騎腳踏車到大甲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。

宇治金時一根的熱量97卡,一盒算600好了加上泡芙360
噹噹~960卡整。
(這是地獄)

難怪暴食身列七原罪之一,
不過我願意放棄其他六個換一個暴食。


2012/06/01

翻譯的功力取決於母語的深度

最近花了一點時間把所有能找到的洪蘭翻譯的書看過一遍。
總覺得她翻譯的書看起來特別順暢,
譯註的地方常常不是個小註解,而是一小段文字說明,
完全展現了學術出身的龜毛精神。

翻譯這種東西,基本上就是讀懂之後想辦法表達,
理解是一回事,寫出來是一回事,
翻完別人看不看得懂,又是另一回事。

就像有些文章寫得好,用字遣詞恰到好處,是原本寫作者的功力,
翻譯將內文轉成另一種語言時,找出同義詞比較容易,
同意句就很難。

因為語言的運用大部分並不在於背單字,
有時後就算你知道每一個詞的意思,整句話還是一團迷霧,
就算意思一樣,也不見得那類的語言會有這樣的表達,
比方說「馬有失蹄」(形容人再熟練,也難免會發生失誤。)
日本人的說法是「猴子也會從樹上掉下來」。

前陣子聽了她的演講,
完全是資訊爆炸,而且她講話速度超快。

快但溫文儒雅,條理清晰。

而且她說:「翻譯只是我的小興趣。」
讓人完全佩服的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