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Website Translator Gadget

2013/03/22

讀書/工作/做人

總之就是三個或然可以任選放進以下的句子中:
「會__不見得會__,會__又不見得會__。」

人都是矛盾的集合體,所以才會在沒有學歷的情況下事業有成,事業有成之後又去追求學歷。追求高峰可能是社會中堅份子的主要特質之一,持續找新的目標並且達成。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亞洲人,尤其是事業有成的人下一步通常沒有別的就是學歷。

然後問那些老人最遺憾的事情,大多是年輕時沒有好好唸書。

但是其實會讀書又≠學歷高。或許是亞洲社會都太看得起學歷,新聞常常酸那些碩/博士生高不成低不就,反而顯露出社會潛意識對這些的重視。但學歷只是一個符合某種規定的學習,他不等於工作也不等於做人,所以也不應該等於評斷一個人的標準。

真要說的話,證書還比較能彰顯一個人的能力。

門檻的更動(通常是降低)只是突顯出台灣教育系統的特質:害怕權勢、壓迫弱者、逃避批評。一個大家都好的學校就是沒有什麼好的,一個什麼都會一點的學生就是沒有能力的學生。就像教育綱要一樣:德智體群美十項全能的結果就是大家什麼都不會。一日之所需,百工司為備。社會需要每個行業的專業,而不是很多頭銜。

頭銜這種東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並且惹人討厭。

考不上或申請不通過只是代表你不符合這個體系內的基本要求,不過我本來就對EMBA之類的東西無感,太多人把這東西當成是社交/推銷/相親工具了。有心想唸書方法一大堆:拜託教授旁聽、自己鑽研、成立討論會之類等等。放新聞逼迫學校改變標準,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
1 則留言:

Lucy 提到...

同意你的說法
而且你的語氣竟然讓我想到洪蘭(!)

新聞除了學歷還喜歡跟職業掛勾
潛在的反應了某些職業的崇高
(好像他們犯錯是多麼不可置信的事
卻忘了他們也是人)
反應了各種職業一點都不平等的事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