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Website Translator Gadget

2011/08/21

遠行的意義和身為旅客的本質

今早一開電腦就發現死海真的得死了:含鹽量升八倍 死海瀕臨死亡

生物演化的目的是繁衍,再惡劣的環境中還是會有生物生存。人類常常用自己的觀點去套用各項事實,所以覺得貓狗的壽命不夠長,且蟬的叫聲淒涼。覺得死海太鹹,或火山的溫度太高。但對這些天生演化適應的生物而言,這就是他所能存在的最佳狀態(或動態平衡)。

在呼籲生物絕種,生態保育(我雖然支持生態保育,但有些人的作法太過偏激,比方說放生什麼的)的一些文宣,你只會看到每年(或每天每月,總之是一個故意要引起注意的數字)有多少生物絕種,但它絕對不會寫有多少生物演化出來。

計算人種總人口數很簡單,小學生都會:(新生-死亡)+(移入-移出)

那為何不能將地球視為地球村,種族數直接計算?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,發現的當下你無法推知這種生物到底是新演化種,或是已經存在很多年,卻沒有人發現。基因定序或許可以從基因遺跡上去推演代數,但是總種類數還是個謎。

※2007年設立的Encyclopedia of Life 

所以就算死海變得超鹹,只要擺著不管,隔幾年一定會有新的物種產生。關於發展觀光的必要性,因為我也不是當地居民,所以當然是反對發展觀光的(期待生活改善的當地居民,對不起)

說到這個,昨天去了枋寮。

過了旺季的旅遊景點,當地人跟貓都不太裡人,反正我只是個等會兒就要離去的過客。這種默默觀察你,又假裝不在意的感覺很有趣。坐在隄邊吹海風,一直到頭痛起來。人會因為很多不同的原因來到海邊,散心、浮淺、玩水或只是經過。然而我只是因為海的本質來到這裡,像一個約會的情人,你不是因為她穿了什麼,洋裝或牛仔褲,也不是因為他的髮型,而是為了他本人而赴約。




(以上)



沒有留言: